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阿凡达可以吐槽的点很多。

例如不知道哪个傻逼把Avatar翻译成《天神下凡》的,值得欣慰的是,现在除了《看电影》这本杂志,似乎没人这么叫了。

例如试图告诉观众高科技文明具有非人性一面的《阿凡达》却建立在无与伦比的电影新技术上。

例如讲谦恭礼让的《孔子》用行政手段强行让阿凡达让路,还说这是商业行为。

电影后面的故事有时候比电影本身还精彩。

看电影前,就注意到好多影评指指点点,说像与狼共舞,又说像风中奇缘,又说像《正午世界》。搞得人很不爽,这些不就是响当当的剧透吗,就凭与狼共舞和风中奇缘几个字,再加几张海报,整个故事已经猜的八九不离十了。幸好,有些电影因为完全无法预测剧情而独树一帜,但阿凡达显然不是这样的电影。我的预测几乎完美无缺地嵌入卡梅隆的套子里,但依然乐在其中,这说明卡梅隆的这故事说得真的很漂亮。先掉几句文。

 

在《批评的解剖》中,诺恩多普•弗莱曾根据所描绘的世界和人物的性质对诸种叙事文学模式进行分类 :
主人公优于他人和环境,那就是神话
主人公一部分优于他人和环境 那是传奇和史诗
主人公不优于他人和环境 现实主义小说
主人公劣于他人和环境 反讽和幽默

 

文学早已经从神话走到反讽,现在厌倦了所谓现代、先锋的艺术探索,又出现了回归神话和传奇的动态。电影也是如此吗?杰克萨利在出场时似乎比常人要傻要弱(总是傻笑以及踩到其他人的尾巴),但很显然他在诱惑女性和驾驭坐骑方面仍然优于常人,所以这就是个特征明显的半神和英雄的传奇故事。考虑到最近几年火爆的奇幻电影魔戒、纳尼亚,无不是悠远的传奇经典被崭新的电脑技术包装后重新登场,最新的技术和最古老的故事,莫不预示着一个全新传奇时代的回归。这对喜欢英雄故事的读者们是个利好。我也正在学习讲传奇故事,所以就拿这片子做些分析吧。

 

****警告,下面开始大量的剧透****

 

 

和泰坦尼克号不同,阿凡达的开场戏就建立了故事的时间框架——古典模式,古典模式是至今最流行的故事组织形式,一个传奇故事,自然更适用于这种模式。这是很经典的三幕剧模式。

第一幕铺陈,几个人物叽叽咕咕地交代了整个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在前几场戏里全部出场完毕,观众一开始就知道,男主角杰克盼望得到健康的双腿,这是他的最大诉求,然后女主角出场,杰克在人类世界和潘多拉世界的交替出现。让人躺在箱子里才能进入潘多拉世界,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故意设置,让那个世界增强了梦境感,杰克萨利在潘多拉的遭遇确实也像是一场美梦,真实世界里他是个“吃闲饭”的残疾,虚幻世界里他是名高大的蓝武士,万中无一的武学奇才,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拿到潘多拉绿卡。这一幕的目的在于建立剧场前提,建立主角的目标,并且让它可被观众接受。

第二幕冲突,占全剧一半。首先人物的成长要受到负面诱惑,上校拿出礼物:送给杰克正常双腿。靠,我觉得这个地方有点弱。就像拿一块火腿肠,还是双汇的,和欧洲十日游之间的选择那么容易,杰克的内心挣扎几乎看不出来。如果这个诱惑能设计得更强力一些,让观众都猫爪挠心般难受,那就更美妙了。冲突继续升级,家园树被毁,主人公降落到人生低潮,里外不是人。这是这一幕中的转折点。主角对抗障碍的张力开始逐渐变强。然后,主人公通过升级坐骑,变成世不二出的魅影骑士,奇迹般扭转劣势。说了这是传奇故事嘛。

第三幕解决,最后要面对大BOSS了。正反双方的冲突白热化,当然战争过程中还有个一两个小转折,同样要有革命的低谷和高潮。我们可以看见一次低谷是人民群众的人海战术失败,结果被觉醒了的动物高潮了,一次低谷是杰克萨利被上校抓住要害小辫子,结果被老丈人留下的弓高潮了。还要有同伴牺牲,那些事洒狗血的好地方。

还有战前动员也很重要。看美国电影我们可以发现战前演说是必不可少的,美国人一HIGH就要演说,印度人一HIGH就要跳舞。什么是文化,这就是文化啊。

只看了一遍,没有注意时间,不知道是否按照第一幕25%,第二幕50%,第三幕25%的时间安排的,但整个感觉上差不多。

从大的方面来说,《阿凡达》对于剧情冲突的设定,是简单的正邪对立、非黑即白;而在每一阵营内部,也欠缺多样性,唯一出现成长的角色是萨利,当然,他的成长很有限,反面角色上校设置得很平面,要是让他时不时地吼两嗓子:档和正府一定会帮你们重建家园。不知有多少为人正派的五毛会为他最后的死留下同情的泪水呢。

这个故事走得太纯熟了,没有一点多余的枝枝桠桠。也正是因此,很多人说它的故事烂。但是它作为商业片,成功了呀。

其实看分析,我们就知道写这样一个故事不难,所有东西都有模式,都有表格,甚至都有公式了,聪明人一学就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就是写不出来。我觉得,这是因为聪明点的人,对与商业化有瓜葛的东西都有点不屑一顾。但是我一直认为的是,通俗的娱乐的东西尚且做不好,尚且建立不起规则,又怎么能去打破它呢?以讲好一个标准的好故事为线,中国的通俗文学界是处在及格线以下的。这些建立通俗文学类型文学平台的媒体,都有责任。

刘慈欣一直在说,要把科幻从文学中剥离。我觉得自己现在才开始逐渐明白他的话。过去,我是个死文青,拒不承认科幻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对于单个的作者来说,我确实可以坚持自己的认识。但作为国内很少几家幻想媒体平台的主编,我就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拥有了一些责任。既然科幻的主体处于通俗文学范畴,它就必须先在通俗领域把自己的阵地占据好,先把故事说好,先把娱乐味儿做够,否则在没有大基数的读者数量上,一味想去追求高素质的读者,那就是无根之木。

在此做个广告,本杂志《九州幻想》大量收购通俗和低俗的传奇故事,但是注意了,我们对通俗的要求很高很高。

 

再扯点题外话。从分类上来说,阿凡达似乎属于科幻或者奇幻电影。按说作为一名科幻奇幻双栖作家,我也应该在这方面给些意见。但我真的不想评价里面出现的科幻元素。休眠飞行、思维控制、克隆技术、机甲战士、植物联网,这些都是科幻小说多年重复的一些东西,前面有人说过正午世界,但潘多拉星球的植物联网其实更让我联想到戈登迪克森的《特威格》一书。在那本书里,一个地球的小女孩学会了和外星球上的植物交谈,那里的植物就具有联网功能,而且里面有个植物爷爷,和阿凡达里灵魂树的设置很像(嗯,这本书是阿豚以极为不舍的心情送给我的)。而抛弃现代文明,到原始生存状态下的去寻求真正的幸福,这也是让雅克卢梭同学的观点,有好多年了。

幸亏还有忠告二,科幻小说从来就不仅仅是点子小说。

运用一个假设的出发点,合乎逻辑地把整个世界推理到一个令人目瞪口呆的境界,这是黄金时期的科幻作品的特征了。我们今天不这样做,至少不把它看成科幻最重要的东西。这种极端环境的设置,有时候能给人很大的震撼,但毕竟属于奇技淫巧的一部分。阿凡达没有重视它,我觉得这顺理成章。它所强调的科幻元素,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一项:画面!

家园树、浮空山、直升机蜥蜴(不知道名字。。。)、飞龙、还有那些怪植物,真的很漂亮啊。架空现实杜撰世界,这是奇幻作品的看家本领。我不得不讲到九州。同样是架空世界,对于世界细节的描述,怪兽、植物、种族文化、宗教仪式、生活状态,九州在很多方面其实不输给卡梅隆,可惜我们缺乏视觉体系的建设,写一万个字,也未必有一幅图给观众的印象来得清晰。我们放出来的图,也未必尽如人意。例如说,一万个读者心里恐怕有一万个大风的形象。但是画像或者电影一出,这样的观念就容易得到统一。表达始终是艺术家面临的最大问题。

也许最后就得走图像之路?

我早该转行当漫画家……

 

 

话题:



0

推荐

潘海天

潘海天

111篇文章 6年前更新

科幻小说家,《九州幻想》、《九州全民幻想》杂志主编辑,对以影像、漫画、图表、设计、活动等新形式来表达科幻和奇幻文化抱有强烈兴趣。

文章